本报讯 近日,由贵阳药用植物园承担的白及炼苗培育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。目前,苗种已陆续从培养室向乌当区中药材种繁示范基地移植,预计今年将培育白及炼苗逾100万株。
贵阳药用植物园从2000年开始对白及组培进行研究;经过多次试验,2006年突破核心技术;2014年培育白及炼苗40万株到50万株。目前,培育成功的白及炼苗正在陆续往乌当中药材种繁示范基地移植。据了解,该基地是贵阳药用植物园为推进中药材炼苗规模化生产而建设的,基地面积200余亩。
贵阳药用植物园相关负责人说,炼苗是在保护地育苗的情况下,采取放风、降温、适当控水等措施对幼苗强行锻炼的过程,使其移植后能够迅速适应土壤环境,增强幼苗抵抗能力。经过研究人员的悉心培育,目前,白及炼苗移植后的成活率达90%以上,是野生白及成活率的4到5倍。
临床试验结果表明,白及具有止血、生肌、治疗肺结核等功效,经过4到5年的生长期即可收获入药。贵州省是全国产量最高、质量最好的白及产地。贵州白及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,市场潜力巨大。目前,贵州省野生白及资源面临枯竭,人工种植还没有形成规模,导致省内白及价格虚高,一公斤卖到500元左右,是正常年份的2到3倍。
(郭媛 本报记者 朱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