烈日当头的季节里,瓜田里最揪心的莫过于青藤上挂着的西瓜不争甜。干了半辈子农活的老伙计们都明白,想让西瓜甜过蜜,得绕着三个"雷区"走。
头一桩忌讳就是肥料乱投喂。新手常犯的错,总以为尿素撒得多藤蔓就壮实。前年邻村王老汉犯这糊涂,瓜秧蹿得比人还高,结出的果子却寡淡如水。后来农技站专家指点迷津:甜度密码藏在钾肥里。这宝贝就像给西瓜装了个糖分泵,特别是无籽品种,用量要比有籽瓜多添两成。如今大伙儿都学精了:整地时先铺层发酵好的畜肥,一亩地足足码上两千斤;藤蔓爬满架时,有籽瓜追施15斤钾配10斤磷,无籽的再加5斤钾;等瓜长到拳头大,隔周喷两次磷酸二氢钾溶液。去年李家棚试这法子,测糖仪直接飙到13.5,跟吐鲁番的瓜都有一拼。
第二道坎在浇水时辰上。西瓜膨大期最怕勤快人,三天两头浇大水反倒坏了事。赵家沟的种植户去年就吃了这亏,连阴雨加上人工浇灌,瓜瓤稀得能当粥喝。现在老把式们摸出了门道:坐果前保持土壤湿润,等瓜长到海碗口大小就得控水。有籽瓜耐旱,地干透半个月再浇透;无籽瓜根系浅,干上十天就得趁着早晚浇趟"解渴水",大中午浇水容易伤根。
最后要命的是采收火候。早摘三天瓜心泛白,晚收三日瓤肉发绵。像"8424"这种有籽品种,三十天准熟;"黑蜜"无籽瓜得熬够三十五到四十天。如今瓜农都练就了三招绝活:一看纹路,有籽瓜要墨绿带深刻纹,无籽瓜得皮亮带黄斑;二摸表皮,有籽瓜糙手,无籽瓜弹手;三听声响,有籽瓜拍着闷响,无籽瓜声如敲实木。
种瓜这事儿讲究个"天时地利人和",跟灶上炖老汤一个理儿。无籽瓜要多补钾少沾水,有籽瓜得靠旱劲逼甜。拿捏住这三条精髓,保准种出的瓜甜得粘嘴唇。刀尖刚划开瓜皮,蜜汁就顺着刀刃往外渗,这样的精品瓜拉到市场上,哪个贩子不得抢着要?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