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天给多肉浇水这事,我前两年真踩过挺大的坑——那年东北刚通暖气,我瞅着阳台的多肉叶子有点发灰,怕它干着,隔三五天就浇点水,结果没俩星期,好几盆底下的叶子全烂成软趴趴的“水球”,拔出来根都黑了半截。
当时还以为是冻着了,后来跟养肉十年的老大哥唠,才明白暖气房里虽然温度高,但窗户关得严,通风差得要命,水浇进去积在盆里,根不烂才怪!
后来我学聪明了,先摸清楚自己家的温度情况——我家在沈阳,冬天室内能有20度,但晚上窗户缝漏风,阳台偶尔能到5度。
现在我给多肉浇水,先看叶子:要是叶片硬邦邦的,跟小橡皮球似的,绝对不碰水;要是叶子有点皱,像人渴了皱眉头,或者底下的叶子稍微软下来,再拿喷壶沿着盆边转两圈,浇完赶紧把窗户开条缝,通半小时风。
你别说,这方法真管用,去年冬天我那盆桃蛋,叶子圆滚滚的,还泛着粉,邻居见了都问咋养的。
其实不同地方的冬天真不一样——我海南的表妹说,她们那冬天还能穿短袖,多肉放在阳台,温度能到25度,她都是傍晚浇水,沿着盆边浇两三圈,生怕浇多了徒长;我云南的朋友更幸福,冬天温差能有15度,想让多肉出状态就少浇点,叶子软了再浇,她那盆橙梦露,红边裹着橙黄色的叶子,跟小蛋糕似的;山东的同事说,他们那冬天低温能到零下3度,浇水得选中午,水晒得温温的,浇完不会激着根,不然怕多肉冻出“内伤”。
你说咱养多肉图啥?
不就是图它圆滚滚、红扑扑的样子吗?
要是因为浇水没弄对,要么徒得跟“长颈鹿脖子”似的,叶子稀稀拉拉往下垂;要么烂根死了,连个叶子都剩不下,多心疼啊?我之前有盆紫乐,就是因为冬天浇多了水,徒得能当“小树苗”,后来狠心砍了头,才重新长回来,现在想起这事都后悔。
其实不管啥季节,多肉的“需求”才是最准的——它又不会说话,只能靠叶子“告诉你”渴不渴。叶子硬挺,说明它“喝饱了”;叶子发皱变软,就是在“喊”你:“我渴啦,给点水呗!”我现在每天早上起来,第一件事就是扒拉两下多肉的叶子,比看天气预报还准。
昨天我妈还问我:“你天天摸多肉叶子,能摸出啥?”我跟她说:“这是跟多肉‘聊天’呢——它渴了我就给点水,不渴我就等着,比按日子浇水靠谱多了。”你还别说,我家现在的多肉,要么出状态出得跟“小网红”似的,要么稳稳当当长新叶,再也没烂过根、徒过长。
冬天养多肉,真不用纠结“几号浇水”“浇多少”——盯着叶子看就行,它比任何“浇水时间表”都准。
你要是也在发愁冬天给多肉浇水的事,不妨试试这方法,保准你家多肉冬天也能美美的!